農業物聯網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分為:蟲情信息自動采集系統、孢子自動捕捉培養系統、小氣候信息采集系統、生態遠程實時監測系統、信息處理設備五部分。
農業物聯網在應用中覆蓋面積可達314平方公里,兼容性強,無流量、通過無線傳輸將全天候實時采集信息數據發送到中心站自動上傳數據庫,根據實時數據及歷史大數據,系統分析對比運算,自動進入模型,智能控制范圍內任何區域的四情(苗情、墑情、病蟲情、災情)監測、預警,預報達到標準化、網絡化、可視化、模型化、智能化。
小氣候信息采集系統:
環境因子對病蟲害的發生起決定性因素,病蟲害的爆發流行與氣象條件息息相關。應用農業物聯網小氣候信息采集系統;可全天候實時監測完成當地溫濕度等15項主要氣象環境因子采集,并自動上傳儲存。根據用戶農業生產選配的數據模型智能比對存儲的歷史大數據,結合當前氣候因子數據信息、孢子信息自動捕捉培養系統捕捉空氣中流動的病害孢子數據信息快速實現數據統計分析、準確預測影響病蟲害發生關系模型圖,可以快速有效做好精準防治措施。
蟲情信息自動采集系統:
害蟲作為影響農作物生長的重要因素。若要成功監測害蟲發生,必須對害蟲、天敵種群進行綜合掌握。蟲情自動化監測系統根據全天候實時采集,自動上傳的高清圖像數據可準確掌握區域內害蟲發生、發展數據信息。結合小氣候數據信息智能比對存儲的歷史大數據,進行系統模型運算,自動開啟預警,預報信息。小氣候信息采集系統界面內蟲害預測模型,就會自動顯示形成蟲害發生趨勢圖,工作人員可根據昆蟲發生趨勢,及時制定具體防治措施。
孢子自動捕捉培養系統:
在農作物病害方面,現代病害預測預警是重要的一項工作。孢子信息自動捕捉培養系統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可進行捕捉病害孢子,自動完成培養、成像、上傳儲存。結合當前小氣候因子數據信息,系統模型自動完成運算比對歷史大數據進行匯總,自動顯示病害流行趨勢預報預警信息。有效提高病害監測能力,避免由于農業病害嚴重發生造成的農業經濟損失。

生態遠程實時監測系統:
監測預報預警作為農林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如何建設監測設施設備、利用農業物聯網編織監測網絡、更好的應用監測手段,田間遠程實時監測系統可定時采集作物、植物生長發育狀態和各類生物在自然狀態下的動態、病蟲害活動的高清圖片,農作物的大小也清晰可見。其單路攝像進行定點監控范圍達到:10m以內可以觀測到植物葉面、莖干蚜蟲等害蟲,25m內可以看到病蟲害的發生狀況,200m內可清晰的監測到植物葉面等生長情況,500m內看觀察本區域范圍內作物整體長勢狀況,1000m內可直觀本區域內邊緣輪廓、特征。這些畫面,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千百里外也可以通過手機電腦也能實時看到,被稱為測報人員的“聽診器”“千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