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背景
1.1 存在主要問題1.1.1 環境問題日益嚴重

1.1.1 環境災難頻現

1.2政策背景
-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的“耳目”、“哨兵”、“尺子”,是政府宏觀決策和環境監管的重要基礎。
- 2009年2月16日周生賢部長在全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上提出實現“三個說得清”。
- 隨著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被確定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的一項戰略任務,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重點項目和國撥資金逐年增大,在“十三五”環保事業將迎來更大、更快、更好發展。。“十三五”重視力度更為加強。
- “今年的兩會提案,我依然圍繞環保中國夢建言資政。”在全國政協委員、艾可藍董事長劉屹看來,“十四五”期間,環保產業已從政策播種萌芽時代進入到全面的政策深耕時代,隨著產業政策方針不斷完善、規劃時間節點日漸清晰,目標倒逼產業升級轉型,常態化監督保障可持續發展,環保產業發展必將呈現良性上升趨勢。
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無人機……“互聯網 ”技術正成為生態環境監管和污染防治不可或缺的手段。近年來,不少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應用新的數字技術,探索環境治理模式,創新環境監管手段,拓展污染防治方式。隨著中國生態環境治理“最強大腦”的形成,生態環境治理憑借數字技術,日益走向精細化、數據化、智能化。
二、智慧環保解決方案
蜂窩物聯智慧環保解決方案,采用先進的環境監測技術、扎實的信息化平臺架構能力以及成熟的業務應經驗,通過低成本、高密度布點實現對空氣質量、水質、噪聲等環境因素監測,實時采集環境質量、環境風險、污染源等信息,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全覆蓋的智慧環保平臺。為環境管理主管部門]提供抓手和工具,對環境監測管理、巡查、決策、執法提升建設,做到環境污染“測得準、說得清、看得見、管得住”,提升管理效率,精準執法。
2.1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
建立全方位立體監測監控網絡,對水污染源、氣污染源、水站、氣站、噪聲站等進行全面的監控,方便、實時、全面的了解環境狀況。

2.1.1 企業排污口監測
針對企業生產廢水排污進行實時在線監測,比如污水中氨氮含量、硝酸鹽含量、氯離子含量、濁度等相關參數進行監測,通過蜂窩云可以設置相關閥值,超標自動將預警推送到相關部門負責人,并通知相關企業進行責令整改,否則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1.2 大氣污染企業排放口監測
針對大氣污染嚴重的企業可以其廢氣排放處進行相關污染物監測,比如PM2.5、PM10、TVO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關污染進行實時在線監測,通過蜂窩云可以設置相關閥值,超標自動將預警推送到相關部門負責人,并通知相關企業進行責令整改,否則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1.3 噪聲揚塵監測
針對建筑工地、建材生產企業等進行其生產外部環境監測,比如PM2.5、PM10、噪聲、空氣質量、風速、風向等進行實時監測,過蜂窩云可以設置相關閥值,超標自動將預警推送到相關部門負責人,并通知相關企業進行責令整改,否則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2 環境質量在線監控系統
2.2.1 大氣網格監測系統
在各個村各個小區進行定點安裝環境大氣在線監測系統,比如PM2.5、PM10、TVOC、風速、風向、降雨量等有關參數進行實時在線監測,通過蜂窩云可以設置相關閥值,超標自動將預警推送到相關部門負責人,便于相關部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2.2.2 河流水域定點在線監測系統
在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定點安裝水質在線監測系統,比如水質溶氧量、氨氮含量、硝酸鹽離子、濁度等參數進行在線監測,通過蜂窩云可以設置相關閥值,超標自動將預警推送到相關部門負責人,便于相關部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2.3 預警執法功能
執法人員在辦公室、監控中心、甚至執法現場可隨時隨地掌握企業實時的排污狀況(實時的濃度和某—時間段的總量)、排污設施工況運行情況(直觀的視頻圖像和各類運行參數)、黃標車輛或超標車輛所在的位置。領導可以隨時查看執法人員所在的位置和行走的軌跡以及各類執法任務完成的情況。

2.4 環境管理方面
對環境安全和企業的環境風險作出科學的評價,對環境風險高的企業進行預警;可以通過模型和評價體系解決重點城市、區域和流域重大環境管理問題。
2.5 預測預報功能
支持隨時了解實時的環境質量(大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和輻射環境)狀況,同時可以對某個區域的環境質量進行預測預報。

2.6環境決策功能
支持針對環境質量較差的區域落實限批、停產、關停等環境經濟手段;可以準確核算區域環境資源容載能力,為產業結構調整提供科學依據。
三、建設效益
1.政府效益分析提升綜合環保管理效率盤活數據資源,減少政府部門信息重復采集建設,提高信息利用率和時效性,為各級政府環保部門的業務系統的建設提供宏觀指導。通過智能化的信息系統加強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極大的提升環保部門在社會公眾和企業的公信力。
2.企業效益分析
通過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對企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數量可準確掌握,有助于企業實現精準減排,避免因超標排放或不合格排放導致的經濟損失,幫助企業及時有效的完成減排任務,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3.民眾效益分析
滿足公眾對于環境狀況的知情權,公眾可通過環境信息門戶網站了解當前環境狀況,幫助公眾提升環境信息獲取和判斷能力,使得人人可以參加環境保護,保持環境良好。通過信息多渠道的及時發布可以減少重大環境事件對公眾的影響。